新闻详情

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 | 优秀作品系列⑬:《那把“丢”掉的钥匙》

来源:http://www.gdspeech.com.cn/news1152606.html
时间:2025-11-13 9:35:00

     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,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广东演讲学会承办的“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故事会活动圆满结束。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优秀作品,传播新时代文明故事!




广东工业大学  彭佩儿 《那把“丢”掉的钥匙》故事稿


“讲好普通话,做个文明人。”这九个字,从我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,就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。多年后的一个黄昏,当我再次站在熟悉的街心公园,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深远意义。

童年的傍晚,总是伴随着阿婆的“古仔”声。街心公园的老榕树下,她就坐在石凳上,我们就围坐在她脚边。“月光光,照地堂,虾仔你乖乖睡落床”。阿婆就是这样用地道的粤语去轻声吟唱,每一个字都像裹着蜜糖一样。她在讲故事的时候眼尾眯成一个弯弯的月牙,脸上的皱纹也随着情节的起伏一点点地跳动。那些古老的粤语词汇从她的口中一点点的流淌出来,带着市井的烟火气,也带着文化的沉香。

后来我走进了校园,老师们说标准的普通话,要做一个文明人,语言是文明的桥梁。我开始努力地去模仿着新闻主播们的发音,渐渐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。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时,我感到无比的骄傲。可是在不知不觉中,当阿婆再一次用粤语问我:“阿妹,今日在学校开心吗?”我却要愣一下,结结巴巴地才能用粤语去回答。

那种感觉很奇怪——我明明是个会讲普通话的“文明人”,却在我们熟悉的乡音面前,变成了一个陌生人。

直到那个周末的黄昏,我又路过了街心公园。夕阳西下,阿婆身边依旧围坐着几个孩子。她用地道的粤语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传统故事,孩子们听得入迷,眼里直闪着光。那一刻,我突然就意识到了:如果因为我学会了普通话,就丢掉了与阿婆、与这片土地最亲密的连接方式,那这样的“文明”,是不是太过单薄了呢?

这时候我才发现,文明不仅仅是要讲好普通话,也要保存好乡音、讲好粤语。普通话让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,而粤语让我们记得自己从何而来。真正的文明,是既能用普通话去搭建沟通的桥梁,也能够用乡音守护好文化的根脉。

当阳光再一次穿过榕树的间隙,在阿婆花白的头发上一点点地跳跃。这一次我走向阿婆,她抬头看见我说:“阿妹,过来听古仔啊?”我深吸一口气,用最清晰的粤语去回答:“好啊!阿婆!我好耐冇听你讲古仔啦!”这句话说出口的瞬间,我的心里感觉到有两股暖流在交汇融合。

如今的我既能用普通话在辩论赛上侃侃而谈,也能够用粤语和老街坊们亲切交谈。这就是我对“文明”的理解——它不仅仅是单一的色调,而是多彩的画卷;不是割裂的选择,而是包容的智慧。

让我们既能讲好普通话,走向更远的天地;也能够说好家乡话,守护好最初的美好。在这双重的鸣奏之中,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既有文化根基,又有世界视野的文明人。

谢谢!

上一条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