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,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广东演讲学会承办的“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故事会活动圆满结束。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优秀作品,传播新时代文明故事!

大家好!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书包的文明故事。这一个书包不是名牌潮包,也不是网红同款,而是我妈妈亲手缝的旧书包。它的肩带已经磨破了,边角打着补丁,却教会了我:文明不是口号,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柔针脚。
这一个书包是小学五年级时妈妈用家里的旧窗帘布改的。我嫌它土气,总偷偷塞在课桌底下。直到那个暴雨天—— 六年级晚自习下课,雨大得像是这天突然漏了一般。同学们被家长接走后,只剩我缩在校门口。突然路灯下冲出一个湿透的身影:妈妈举着伞 ,一边护着我,一边将我手里的书包揽入怀里,“书包可不能淋湿啊,它可要一直陪着你读书呢!”终于,我们到家了,妈妈将书包塞给我,“我的女儿呀,快看看有没有湿吧?”可是我抬头一看,她自己头发上的水却直往下滴。
等到我上了初二后,我迷上了网络潮流的款式书包,将旧书包丢进了储物柜。可妈妈却把它一部分剪下来缝成布袋装零花钱,又用一部分补了邻居独居爷爷家的窗帘,甚至帮校门口发传单的阿姨补好破漏的袋子,还让我去捡被风吹跑的纸。我对妈妈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,抱怨道:“又没人给你发锦旗!”然而直到那天,我在便利店撞见妈妈蹲在地上——原来环卫工阿姨的手推车卡进了排水沟里,妈妈用书包带当绳子,和路人一起拉车。书包带“滋啦”一声裂开,她踉跄着摔倒,却摆手说:“没事!没事!快去忙吧,别耽误事情!”那一刻,我心中仿佛有一颗种子破土而出。
那天晚上,我第一次看她缝补丁。台灯下,她眯着眼穿针,手指上贴着创可贴:“线要拉紧,针脚密了才扛得住折腾。”我突然惊异地发现,我的母亲,她的白头发比台灯还要扎眼。我默默走了过去,翻出旧书包,学着妈妈的模样缝补丁。线打了死结,针扎得指尖直冒血珠。而妈妈却笑了:“补过的地方比原来更厚实。人呐,总要摔过跤才懂怎么扶别人。” 她的话让我忽然明白,原来家风就是在破损处生长出的韧劲。
所以现在的我,会像母亲当年那样,当教室里有同学低血糖呕吐,我脱下校服外套盖住污渍说正好要洗;在街头看到工人大叔在包子铺旁来回张望,我便跑去买包子,却假装买多了:“叔叔,给您几个包子帮忙吃掉吧,省得我妈妈说我浪费。”
勤俭助人是我从母亲那传承的文明金线,今天,我想把这条文明的金线传给你们。当你在食堂多打一份汤给低血糖同学,当你在公交站为老人搬年货,你就是在续写家风的篇章。这些补丁般的善举,终将织就新时代的文明锦缎。
最后,请允许我用母亲的话作结:"补丁不是穷酸,是岁月盖的勋章;家风不是口号,是生活长的年轮。"愿我们都能成为文明的裁缝,将五千年文明碎片,缝成照亮未来的百家衣。让勤俭助人铭刻于行,让文明家风融入我们心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