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,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广东演讲学会承办的“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故事会活动圆满结束。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优秀作品,传播新时代文明故事!

佛山大学 张婉婷 《诗画归湖间》故事稿
朋友们大家好!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“文明旅游”的故事,故事发生在潮州归湖镇——一个因“百千万工程”而焕发新生的宝藏小镇。在这里,绿水青山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,而文明旅游的种子,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那是去年年后,我跟随返家乡队伍到了潮州归湖镇。天刚蒙蒙亮,我们便沿着村里的绿道往镇上走,远远就听见了一阵锣鼓声,像是要把整座小镇轻轻唤醒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天是镇上的“营老爷”日。也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:文明旅游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连串俯身可拾的细节。
潮汕的“营老爷”,是先民将对自然的敬畏、对生活的祈愿、与宗族文化融合而成的结晶。每一场巡游,都赋予了吉祥的寓意,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。我们循着锣鼓声走到老街口,街上早已站满了人。村民们神色庄重地抬出神轿,负责敲锣打鼓的汉子们个个精神抖擞,鼓槌上下翻飞,像把岁月敲成铿锵的节拍;队伍里的孩子穿着红绸小褂,脸蛋被晨风吹得红扑扑的,却也紧紧跟着长辈的脚步,眼里满是敬畏。
我曾担心游客太多,会惊扰这场古老的仪式。可出乎意料的是,原本熙攘的街道上,游客们纷纷自觉退至两侧,彼此轻声提醒注意秩序。我身旁一位三四岁的小孩想冲进队伍,他的母亲轻轻拉住他,俯身贴耳地对他说:“叔叔们正在办一件很重要的事,我们别打扰他们,好吗?”孩子眨眨眼,收住脚步,乖乖地靠在母亲身边。这份尊重,如同一座长桥,让尘封的古老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当村民的虔诚与游客的敬意相遇,文化传承者与欣赏者心意相通。文明的火种便在这双向的守护中生生不息,让“营老爷”不再是记忆里的符号,而成为一场传承着的文化盛宴。
朋友们,归湖镇的美丽,从来不只是山水与古迹的交融,更是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共鸣。当你踏上那条铺着木板的田埂,晚风掠过荷塘,你会看见游客们自发地把垃圾装入随身小袋;会看见摄影爱好者为了一张好照片蹲守半小时,却舍不得踩倒一株稻穗;你会看见村口的阿婆笑着递来一壶凉茶,而双手接过杯子的人一定会轻声道谢。
来吧,朋友们,来归湖镇看看。让文明像晚风,掠过归湖镇,也掠过我们的心间。
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