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
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 | 优秀作品系列㉑:《弘扬文明家风》

来源:http://www.gdspeech.com.cn/news1153222.html
时间:2025-11-21 9:21:00

      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,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广东演讲学会承办的“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故事会活动圆满结束。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优秀作品,传播新时代文明故事。




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东方实验学校  洪铚焓 《弘扬文明家风》故事稿

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我来自潮州,是东方实验学校的洪铚焓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家的文明家风——它是藏在一碗慢炖的梨汤里,也藏在一声声寻常的问候中,都是刻在日常里的温暖。 

去年深秋,爷爷总在夜里咳嗽。妈妈说梨汤能润肺止咳,从那天起,爸爸每晚都会在厨房里忙活。有次我好奇地凑过去,看他把梨块切得方方正正,和冰糖一起放进砂锅,小火慢慢炖着。我问:“爸,天天熬汤多费功夫呀?”他笑着盛起一勺:“你爷爷当年总把最热乎的饭菜留给我,这碗梨汤能润肺,我得好好孝敬他。” 

我默默记下这画面。第二天放学,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削梨、切块、调火,把炖得稠稠的梨汤端给爷爷时,他惊喜地睁大眼,抿了一口就夸:“咱焓焓做的汤,和你爸做的一样暖心!”后来,熬梨汤成了我的习惯——选最好的梨、调最温的火,因为我知道,这碗汤里不只是止咳的暖意,还有爸爸教我的“孝”。而爸爸常说,“孝”和“礼”是连在一起的,对长辈的敬,既要放在心里、体现在行动上,也该说在嘴边。 

这话我早有体会。5岁那年去邻居奶奶家做客,我玩得太疯,临走时头也不回就跑。一进门,妈妈就蹲下来看着我的眼睛:“焓焓,跟长辈道别是礼貌。礼貌是咱们的脸面,丢了就找不回来了。”第二天,我特意牵着妈妈的手,去给奶奶鞠了个躬:“奶奶,我昨天忘了说再见,对不起。”奶奶往我口袋塞了块糖:“咱焓焓懂礼,将来准有出息。” 

从那以后,“礼”就和“孝”一起,成了我的生活功课。每天早上见到小区保安叔叔,我会甜甜地说“叔叔早”;在学校碰到保洁阿姨,会笑着道“阿姨好”;就连给爷爷端梨汤时,我也会学着爸爸的样子,轻声说“爷爷,趁热喝”。有次我发烧请假三天,重返校园时,保安叔叔远远就喊:“铚焓,病好了?看你精神多了!”那一刻我忽然懂了,就像熬梨汤能暖爷爷的肺,真诚的问候也能暖别人的心——原来“孝”和“礼”,都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“魔法”。 

后来我还把这份温暖传给了同桌。她以前见了老师总爱低头躲,我就跟她说:“就像咱们给长辈递东西要双手一样,见到老师说声‘您好’,也是把尊重说出来。你试试,说完特开心。”现在,同桌不仅会主动问好,还会提醒其他同学。有回班主任夸我们班懂礼貌,我偷偷地给她比了个耶——原来家风里的“孝”与“礼”,就像梨汤的甜香能飘满屋子一样,是能悄悄传递的。 

现在我越来越明白,文明家风从不是大道理。它是给爷爷熬梨汤时的耐心,是跟长辈道别时的认真;是把温暖捧在手里,也是把尊重说在嘴边。就像妈妈常说的:“好家风不用惊天动地,一碗热汤、一声问候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它藏在日常的每一个小细节里,让我们成为有温度、懂感恩的人。 

谢谢大家!

上一条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