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、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、广东省教育厅、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,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、广东演讲学会承办的“做新时代文明人·助力‘百千万工程’”故事会活动圆满结束。我们将持续推出系列优秀作品,传播新时代文明故事!

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欧夏颖 《山海为传,文明作笔》故事稿
大家好!我是欧夏颖,是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。今天我站在这里,想和各位聊聊我们汕尾红海湾的故事。这片海的蓝,不仅是风景,更是我们用文明守护的底色。作为土生土长的汕尾人,每次站在红海湾的这片沙滩上,看着遮浪奇观,总想起那群戴着白手套、举着宣传牌的“小浪花”们,他们用少年人的执着,给这片海写了一封“文明情书”。
红海湾的周末,总少不了“小浪花”的身影。他们是来自本地中学组成的青少年志愿者团队。每个周六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,他们就已经戴着红色小帽、套着白手套,拎着垃圾袋在沙滩上“巡逻”了。记得去年暑假,我跟着他们走了一圈,有个志愿者蹲在礁石缝里,用夹子夹出一个卡在石缝里的塑料瓶,手指被礁石磨得通红,她却笑着说:“这瓶瓶罐罐要是漂到海里,海龟会以为是水母的”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次台风过后,沙滩上满是被冲上岸的枯枝败叶和塑料袋。“小浪花”们从早上7点忙到中午,汗水顺着额角滴进沙子里,白手套被海水浸得发皱,却没一个人喊累。那天中午,有个外地大叔看着他们,默默把手里刚喝完的饮料瓶塞进了他们的垃圾袋里,还帮着捡了片碎玻璃:“孩子们都这么拼,咱大人更得像样!”
可这片海,也曾被“不文明”划上过伤痕。去年国庆,我在遮浪奇观的礁石区,亲眼看到一对情侣为了拍“独一无二”的照片,竟掏出钥匙在天然礁石上刻字。“咔嚓”一声,石屑掉在沙滩上,像碎玻璃扎在心里,那礁石是海浪亿万年冲刷的杰作,是“东方夏威夷”的眉眼,他们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,像在美人脸上划了道疤。这场景,让“小浪花”们急红了眼:“这不是石头,是咱汕尾的脸啊!”我们必须对这种不文明行为坚决说“不”!
“小浪花”从不说算了。他们把捡到的塑料瓶做成“海洋垃圾艺术展”,摆在景区入口,瓶身上画着流泪的海龟和被缠住的鲸鱼;他们还发起了“1+N”守护承诺——一个志愿者带动N个游客不乱扔垃圾、不破坏礁石。慢慢的,景区里主动把垃圾扔进分类箱的游客多了,蹲在礁石上拍照的人会先看看脚下有没有小螃蟹了,甚至有家长带着孩子加入“小浪花”,一起给沙滩梳头发。那片曾被刻字的礁石旁,不知是谁放了束小黄花,像在给“伤疤”道歉,更像在给守护点赞。
其实“百千万工程”离我们并不远,它就藏在“小浪花”沾着沙粒的白手套里,藏在游客弯腰捡垃圾的身影里,藏在每个人对这片海的心疼里。红海湾的蓝,是汕尾的生态名片,更是我们发展旅游、振兴乡村的底气。守护这片蓝,就是守护我们的好日子,就是用文明给“百千万工程”添砖加瓦。
谢谢大家!